生物學活性?生物學活性是指化合物對生物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生理效應的能力。生物學活性是化合物的重要性質之一,它可以用來評價化合物在醫學、農業、食品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價值。以下將從三個方面闡述生物學活性的意義。首先,那么,生物學活性?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你好,
有三種定義d 的來源:
1.生物活性是指能引起細胞正常機理發生改變的能力.在未得到更多的可決定DNA生物活性數值的數據以前,每劑產品中含pg水平的非目的DNA是可接受的”
2.生物活性是指生物材料與活體骨產生化學鍵合的能力,是衡量生物材料的一個重要指標.1990年Kokubo等川首次報道了能在生物活性玻璃表面促進磷灰石形成的類似于人體血漿的模擬體液(Simu-lationbodyfluid,SBF)
3.所謂生物活性是指FSH與特異性受體結合產生生物學效應的能刀.測定陀H的生物活性,常用島體小鼠顆粒細胞測定法(GAEJ‘\該方法的理論基礎在于,FSH與顆粒細胞受體結合后,激活芳香酶,誘導產生的
生物活性物質,是指來自生物體內的對生命現象具體做法有影響的微量或少量物質.
如:
有些食物含有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當與機體作用后能引起各種生物效應,稱為生物活性物質。〔3〕它們種類繁多,有糖類、脂類、蛋白質多肽類、甾醇類、生物鹼、甙類、揮發油等等。它們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對人有的有利...
補體的生物學活性主要有:
(1)細胞溶解作用。
(2)促進抗體中和及溶解病毒。補體可明顯增強抗體對病毒的中和作用,可溶解滅活某些病毒。
(3)介導調理作用和免疫粘附作用。
(4)增強吞噬作用,增強吞噬細胞的趨化性
(5)清除免疫復合物是補體重要的功能,經典途徑可防止形成大的免疫復合物,旁路途徑可增加免疫復合物的溶解性。
擴展資料
補體活化途徑大致可分為兩種途徑,第一補體途徑和第二途徑,第二途徑亦稱為代替途徑。據說第二途徑與彼列莫等所提倡的備解素系統據說是同一途徑,與第一補體途徑相比,可由更單純的物質引起,在比較低等的動物中也能看到。
補體在溶菌或溶血反應時被激活的過程中,11種成分可分為3個功能單位,即:識別單位:包括C1q、C1r、C1s;活化單位:包括C2、C3、C4,膜攻擊單位:包括C5、C6、C7、C8和C9。
同一功能單位的補體成分彼此間有化學親和性,激活后可相互結合在一起,共同執行使細胞溶解這一生物學功能。因此,補體的經典激活途徑可分為識別、活化和膜攻擊3個階段。這3個階段一般在靶細胞膜的3個不同部位進行。
補體在激活過程中C2、C3、C4、C5均分別裂解成2個或2個以上的片段,分別標以a、b等符號,如 C3a、C3b、C3c等。
補體最主要的生物學功能有1.形成攻膜復合物MAC,促使細胞溶解
2.某些補體成分是炎癥分子,介導炎癥反應
3.補體成分C3d與B細胞上的供受體成分CD21(CR2)結合,強化信號傳導
4.免疫復合物粘附的補體成分C3b與紅細胞或者血小板表面的CR1結合,運行到在肝臟清除。
5.某些補體成分介導調理作用
這種概念是廣泛的,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定義。
1、在材料領域里,生物活性主要指材料與生物組織界面上誘發特殊生物、化學反應的特性,這種反應導致材料和生物組織間形成化學鍵合。
2、在藥理學領域,生物活性指的是能夠對生物體產生有益或不利作用的藥物的能力。這一概念主要用在藥理學領域,生物活性的主體是藥物,作用對象是生物體。
脂質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三種。其中,磷脂、脂肪沒有生物學活性。固醇具有生物學活性。
解析:1.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基本組成成分之一,不調節生命活動,所以沒有生物學活性。
2.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分子,具有保溫作用,也不調節生命活動,所以也沒有生物學活性。
3.固醇有三種: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三者調節生命活動,具有生物學活性。
1)膽固醇: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2)維生素D:能夠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
以上就是生物學活性的全部內容,1、在材料領域里,生物活性主要指材料與生物組織界面上誘發特殊生物、化學反應的特性,這種反應導致材料和生物組織間形成化學鍵合。2、在藥理學領域,生物活性指的是能夠對生物體產生有益或不利作用的藥物的能力。